爱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章

今日四六级有点冷不如来看看师大这群热血青年

2019-12-15 07:51:53  阅读:7043 来源:自媒体 作者:河南师范大学

原标题:今天四六级有点“冷”?不如来看看师大这群热血青年!

丰富的大学生活

总有一部分

属于丰富多彩的比赛

来自师大的优秀学子们

曾在挑战杯、辩论赛

水产技能大赛、华为杯中

绽放了专属于他们的光彩

团结努力 勤奋好学

从最初的勇敢尝试

到路程中坚定的每一步

都是最终灿烂的理由

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挑战筑梦 科技报国

11月12日,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京圆满落幕。 来自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参赛学生范悦、杨岚、王璨、廖李昕以及朱梦蝶(美术学院)组成的项目团队荣获国家二等奖。

项目团队成员在 了解到电池污染的严重性后,希望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做一些和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相关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整理材料之后,经老师推荐,他们参加了“挑战杯”比赛。

做科研既能拓宽眼界,也能丰富课余生活。他们做科研项目的初心就是希望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锻炼科研方面的能力。

当提及备赛期间最难忘的事时,他们颇有感触地讲道:“在去北航前期,我们学院的老师邀请了几位专家对我们进行指导。同行的所有师生都聚在一起听我们的队长范悦讲PPT、答辩,并提出各自的意见。其实当时大家都很疲惫,但是每一位老师都非常有耐心。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这场比赛已经不仅仅是关乎自己的团队了,它代表着我们的学校,甚至代表着河南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备赛的心情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心里有了更多的责任感和动力。”

在合作的过程中,队员会因为想法不同而产生分歧,但是团队成员会一起讨论,把各自的观点以及理由都清晰地讲出来,再结合各自搜集的相关资料,确定一个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提及团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时,他们谦虚又充满感激地说道:“参赛的其他队伍也非常厉害,我们团队只是尽自己所能好好准备,享受比赛的过程。得知结果时有些激动,感觉自己之前的努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同时也非常感激院系里的领导和老师,因为他们始终尽心尽力地为我们提供帮助,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当得知项目团队进入国赛之后,团队成员兴奋之余也不忘记准备材料、打磨作品。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感到疲惫,但最终在老师和同伴的鼓励下坚持下来了。他们表示接下来还会继续进行科研,争取获得新的成果;继续努力学习,争取考取理想学校的研究生。

当问到他们对想接触科研的学弟学妹有什么建议时,他们提到,“ 科研需要耐心和努力,遇到困难要多思考多沟通,希望正在做科研项目学弟学妹们可以坚持下去。”

海阔凭鱼跃

11月22日-24日,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水产技能大赛在湛江广东海洋大学举行我校学生在此次大赛中斩获佳绩,共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三项。其中姚蓉同学获得“养殖水体溶解氧检测”项目的特等奖。刘琳燕、范聪利和田甜甜分别获得鱼类解剖与分类鉴定,浮游生物种类鉴别和病鱼常规检查与鱼病识别项目的一等奖,展示了我校水产学子良好的综合素养和精神风貌。

项目研究训练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他们坦然道:“我们参加的项目是鱼类解剖与分类,但是由于广东海大位于湛江沿海,考试内容大部分也都是有关海水鱼的鉴别分类。对我们地处内陆的学生来说,是一大限制,这也是我们准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

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屈服。在老师的 耐心讲解和悉心指导下,他们借助从福建运来的鱼进行解剖分类。此外,他们平时也会去实地考察,细心观察,记忆不同的鱼类,做到熟能生巧。

尽管上场前告诉自己要风轻云淡,但是面对全国各地的顶尖高手、听着比赛过程中计时器滴滴的声音,他们紧张得手都在发抖。可是待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比赛时,就忘却了紧张。

在得知成绩的时候,成员们并未因为出色的成绩而欣喜若狂,而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项目成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次比赛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忧的是如果当时更努力点,成绩可能会更好。

当谈到这次比赛的启迪时,他们说:“全国各大高校同学同台竞技,高手云集。作为水产学子,我们更要见贤思齐,努力学习。通过这次比赛,我们学习到更多的水产技能,也意识到我们在海洋鱼类的识别上还是有所欠缺。” 在他们看来,无论参加什么比赛一定要搞清楚比赛规则、蹄疾步稳,在保证不失误的情况下,减少比赛用时;专心投入,不要被周围的环境影响。

大学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但是在众多可以支配的时间与机会中,我们要学会选择,切忌盲目跟风。学习是依旧是主旋律,遇到自我怀疑、孤独迷茫的阶段时,不妨多读书、多旅行,迈开脚步看时间,从中获得独属于自己的坚韧力量。过去已经无法改变,未来依旧触不可及,唯有当下是我们大家可以触摸和改变的, 抓住现在的每分每秒,不打扰过去,不高声未来,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舌战群儒辩古今

11月28日,我校代表队在第六届“卓越杯”法治辩论赛中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功底、严密的法律逻辑,荣获冠军。

辩论队里的大多数成员在大学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辩论。谈到最初报名加入辩论队的原因,队员们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通过《奇葩说》爱上了辩论……但大家也有共同点: 他们喜欢准备阶段与队友梳理逻辑线,喜欢辩论场上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喜欢在竞技中获胜的成就感。

在每一场辩论赛之前,他们都要做很多准备工作。破题,不仅仅要梳理出一条清晰的逻辑线,充实论点,根据立论想出成套的攻辩问题,还要进行队内模拟训练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在赛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在场上才能出口成章、游刃有余。

辩论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为了增强辩论能力,队员们平时很注重在知识和技巧方面充实自己。“知识方面的积累大部分是来自于课堂、专业书籍和相关论文。”大家笑着说,“显然我们在知识储备上还需要继续努力。”平时,队员们会看一些大型辩论赛的视频,对精彩的片段反复揣摩,来打磨自己的辩论技巧。

在讨论辩题时,队员们难免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对此他们坦言道:“产生分歧是很正常的,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会把不同的观点逐个带入逻辑线中进行梳理,最后确定一个最合适、最有力也最容易讲明白的观点。”正是他们齐心协力、求同存异,才使得这个团队的成员们不仅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也有深厚的队友情谊。

在比赛中也会遇到难题,比如辩题的持方不占优势。但是大家都明白,由于辩题的抽取是随机的,辩手所持的观点并不一定是他本人真正的观点。一个辩手应有的素养,就是打好每一个自己抽到的辩题。”队长笑道,“所以也没什么处理方法,就是不停地看资料,给自己洗脑,让自己快点信服自己的持方。

“卫冕成功虽然来之不易,不过我认为我们队员的努力当得起蝉联冠军的荣誉。”队长认为,赛场上的成功与大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他们为辩论做了很多,而辩论也为他们带来了很多。提起收获,大家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辩论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结识优秀的人,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改掉一些缺点。“辩论使我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由于认真准备辩论赛,队员们看待问题更加客观、辩证。“辩论让我的语言更有逻辑。”辩论场上需要说话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久而久之,大家在生活中也会更注重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他们都以为,虽然辩论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是了解辩论会对每个人都起到一定的帮助。热情的队友和融洽的辩论氛围、有趣的辩题和精彩的比赛,都能够引发大家对辩论的喜爱。 “年轻人嘛,感兴趣就多试试,毕竟我们还是在做加法的年龄。

迎难而上 建模建心

11月30日-12月1日,“华为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颁奖大会系列活动在福州举行。 其中我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研究生孔维悦、张晓晴、樊好栋组成的参赛队在本次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也是全省唯一获得的全国一等奖。

由于三个人的专业不同,他们便可以把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结合到一起,破解难题。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学院老师会组织约半个月的培训,涉及到写作、编程、模型等方面,以保证比赛更加顺利。

这次建模比赛一共有六道题, 涉及统计、图论、军事优化等不同方向,比赛要求参赛团队选择一道解答。孔维悦认为他们在比赛中的优势就在于他们选择了与所学专业比较一致的优化方面的题目,并且这一优势在解题思路、模型建立、解题程序等方面得以体现。“

在暑假期间的建模培训和对往年题目的模拟使三人培养出了默契。选题公布后,三人用一上午的时间对每一道题目做多元化的分析并确定了选题。在比赛中,三人一起商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他们都以为一起做模型时,最好玩的事情就是“吵架”了。因为吵架的过程其实就是头脑风暴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可以重新看待问题并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后三人就可以统一观点了。

参加了两次比赛,他们对“华为杯”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颇有心得。首先,选择队友是很重要的。 解题会涉及到建模、写作、算法、编程等多个方面,而三个人不可能负责同一个方面,所以就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做出合理的选择。其次,队友之间一定要合理分工、紧密配合。张晓晴说道:“因为时间非常有限,三名参赛队员需要拧成一股劲,把劲儿都往一个地方使,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再次,在前期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去准备,弥补不足。最后,要不断给自己打气、坚定信心、突破自我。尽管竞赛题较难,解题步骤很复杂,也一定要坚持下来,不要中途放弃。

一说到给学弟学妹们分享参赛经验,樊好栋表示,首先是要通过参赛前的培训把常见模型总结下来,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做一些自己想要的模型。实际上,很多获奖者都是在比赛时把总结过的经典模型拿过来做一些创新和修改,毕竟在三四天的时间里直接创造一个模型并不容易。其次就是通过做往年试题找到对自己最合适的题型和领域,可以和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起组队,这样有利于优化组合、发挥各自所长。最重要的是在做题过程中至少要有一个人在任务的分配上、解题思路上时刻保持清醒,做好统领。

比赛耗时四天三夜,他们不仅要在赛前紧张准备,还要用一天的时间写完一篇三十多页的论文,甚至还要熬夜通宵。这次竞赛虽然很辛苦,但是对他们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也是他们人生历程中难忘的一段。

团队的凝结

总是会为目标的实现创造无限可能

而每个人的点滴光芒

也会被一点一点地积攒起来

为团队照亮前进的道路

找到自己的方向

去探索一直热爱的领域

愿我们为之努力的事情

都会有浪漫的结果

监制 | 屈会超 何 欢

采访 | 刘顺辉 彭思茹 张桐语

文案 | 倪梦雨 郝 悦尚 蕊

图片整理 | 李

编辑 | 涂有娟 刘肖贝 王 菁

快来为优秀的师大人打call!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