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性心绞痛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是指什么,其实它就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你知道这种心绞痛能治好吗?心绞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要了解不稳定性心绞痛究竟是怎么得的,然后再对症下药,及时就医治疗,及早解决问题。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其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延长。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继发于冠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后者是由于粥样瘤表面的纤维斑块破裂,结果出现血小板粘附引起的。与稳定性心绞痛相比,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疼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较低的活动量就可诱发,休息时也可自发出现(卧位心绞痛),性质呈进行性(恶化型),这些改变可任意组合。大约30%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发作后3月内可能发生心肌梗死。猝死少见,胸痛时心电图的明显变化是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重要标志。
病因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
多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有严重的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可引起进行性冠状动脉狭窄。
2.血小板聚集
冠状动脉狭窄和内膜损伤,会出现血小板聚集的现象,继而产生血管收缩物质血栓素A2。
但其实正常内皮细胞产生的抗聚集物质如前列环素、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和内皮源弛缓因子等浓度则降低,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管腔狭窄加重乃至闭塞以及动力性冠状动脉阻力增加。
3.血栓形成
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碎片的主要成分D-二聚物增加,形成冠状动脉腔内血栓,导致形成进行性冠状动脉狭窄。
4.冠状动脉痉挛
临床、冠状动脉造影和尸解研究均证实,冠状动脉痉挛是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机制。
临床表现
1.临床症状
胸痛或胸部不适的性质与典型的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疼痛更为剧烈,持续时间往往达30分钟,偶尔在睡眠中发作。卧床休息和含服硝酸酯类药物仅出现短暂或不完全性胸痛缓解。
2.临床体征
心尖部可闻及一过性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左心衰竭时可见心尖部抬举性搏动,缺血发作时或缺血发作后即刻可闻及收缩期二尖瓣反流性杂音。
检查
1.心电图检查
(1)常规心电图ST段压低或升高和(或)T波倒置,常呈短暂性,随心绞痛缓解而完全或部分消失。如果ST-T改变持续6小时以上,则提示非Q波性心肌梗死。ST-T亦可无改变。
(2)动态心电图连续24小时以上的心电图监测,多数患者均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有85%~95%的动态心电图改变不伴有心绞痛等症状。对不稳定心绞痛预后的判断,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更为敏感。动态心电图不仅有助于检出心肌缺血的动态变化,也可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评估和决策是否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重建术的参考指标。
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你们都了解吗?颈椎病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疾病,很多人都想找方法彻底治愈它,不让它再折磨人,但苦于不知道该怎么做,找不到方法。想知道颈椎病的症状以及颈椎病如何自我治疗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到现在还不知道颈椎病该怎么治的不用着急,下面就来给你们仔细的说说有哪些治疗颈椎病的良方。
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可选择性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可尝试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进行支持治疗。
硫酸氨基葡萄糖与硫酸软骨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骨关节炎,这些软骨保护剂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软骨分解作用。
基础研究显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细胞产生炎性因子,并促进椎间盘软骨基质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
临床研究发现,向椎间盘内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显著减轻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导致的下腰痛,同时改善脊柱功能。
有病例报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2.运动疗法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医疗体操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
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时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
3.牵引治疗
“牵引”在过去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方法之一,但近年来发现,许多颈椎病患者在使用“牵引”之后,特别是那种长时间使用“牵引”的患者,颈椎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
牵引不但不能促进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相反牵引拉直了颈椎,反而弱化颈椎生理曲度,故颈椎病应慎用牵引疗法。
(3)运动心电图适用于症状已稳定或消失的患者,常用于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静息心电图正常,运动试验亦阴性者,5年存活率>95%;静息心电图正常,运动试验亦阴性但伴有胸痛者,其致命性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相对亦低;运动试验出现缺血型ST-T改变,心率—血压乘积降低并伴有胸痛症状者,则致命性心肌缺血发作和死亡的发生率高。
2.超声心动图检查
显示短暂性室壁运动异常。室壁运动异常呈持久性者,提示预后不良。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可确定心肌缺血的部位。TI心肌显像示静息时心肌缺血区放射性稀疏或缺失,表示心肌处于血流低灌注状态。
3.心导管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示多数患者有两支或以上的冠状动脉病变,其中约半数为三支冠状动脉病变,但新近发作的心绞痛和无心肌梗死或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病史的患者,则以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者居多。冠状动脉病变较严重,斑块破裂和(或)部分血栓溶解,多表现为偏心型狭窄。冠状动脉内窥镜检查多显示阻塞性病变性质为复合性斑和(或)血栓形成。
4.实验室酶学检查
可有血胆固醇增高,心肌酶学CKMB、肌钙蛋白等检查无异常改变。
诊断
1.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性质改变,即心绞痛频繁发作、程度严重和持续时间延长。
2.休息时心绞痛发作。
3.最近一个月内新近发生的、轻微体力活动亦可诱发的心绞痛。其三项中的一项或以上,并伴有心电图ST-T改变者,可成立诊断。如果既往有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异常和运动试验阳性等病史,即便心电图无ST-T改变,但具有典型不稳定心绞痛症状,亦可确立诊断。心绞痛发生于心肌梗死后两周内者,则称之为梗死后不稳定型心绞痛。
鉴别诊断
与稳定型心绞痛的鉴别诊断相同。尤其需要与之鉴别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后者的疼痛性质更为严重,心电图有梗死图形及特异的心肌酶学改变可资鉴别。
治疗
1.一般处理
卧床休息1~3天,床边24小时心电监护。有呼吸困难、发绀者应给予吸氧,烦躁不安、剧烈疼痛可给以吗啡,如有必要应重复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
2.缓解疼痛
可给予硝酸甘油口服或静脉滴注。变异性心绞痛以钙通道阻滞剂的疗效最好。
3.抗凝
阿司匹林及肝素是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重要治疗措施,其目的在于防止血栓形成,阻止病情向心肌梗死方向发展。
4.有条件的医院应行急诊
冠脉造影介入治疗或择期冠脉造影介入治疗。
缓解期的进一步检查及长期治疗方案与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相同。
预后
持续性静息心绞痛并有冠状动脉腔内血栓形成的老年人,左心衰竭和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多提示预后不良。运动试验出现心绞痛或缺血型ST段压低明显,或心率-血压乘积降低者,其心肌梗死、复发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相关信息,从文中的介绍中,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心绞痛能治好吗这样的问题,也知道了心绞痛的治疗方法,如果你发现这种情况,不要惊慌,请立即去医院检查并接受对应的治疗,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