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婴网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章

治疗骨质疏松 营养膳食不可少

2018-04-10 03:54:27  阅读:839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古晨

  骨质疏松是许多老年人遇到的问题,随着医学对人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更多的证据被挖掘出来:日常饮食之中的膳食营养素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许多营养素例如钙、维生素D等都可以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三大产热营养素之一,蛋白质对于机体的重要生理作用毋庸置疑。然而长久以来,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针对蛋白质作用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一方面,蛋白质是构成骨骼的基础原料,长期缺乏不利于骨健康;而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高蛋白摄入增加机体高尿钙反应并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对于骨质疏松症有负面作用。在这之中,后者成为很多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疑虑焦点,有些患者甚至走上另外一个极端,严格控制日常膳食中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此种做法是否科学?在骨质疏松症面前,蛋白质是否具有如此大的“杀伤力”?蛋白质究竟应该成为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爱”还是“害”呢?

  蛋白质摄入与骨骼健康

  蛋白质对骨骼健康作用的研究可追溯至19世纪20年代,既往研究对其作用的描述呈现双重性。

  ①蛋白质是构成骨骼有机基质的基础原料,部分氨基酸和肽化合物有利于钙质的吸收。长期缺乏蛋白质可导致血浆蛋白水平降低,造成骨基质蛋白质合成不足及新骨形成落后,不利于骨健康。

  ②高蛋白摄入对骨骼健康不利,其机制为:高蛋白质摄入可引起高尿钙反应;高蛋白质摄入能降低肠道钙吸收;酸负荷假说,富含硫氨基酸的动物性蛋白质中所含的甲硫氨酸、半胱氨酸等在肝脏氧化后生成硫酸,影响血液酸碱度(使pH值偏酸),可动员骨钙入血作为缓冲,同时使尿钙丢失增多。

  近期很多研究针对蛋白质对骨骼健康的不利影响提供了反面证据。部分学者认为饮食中蛋白质的增加可以提高肠道对钙离子的吸收,从而抑制甲状旁腺素(PTH)的分泌,达到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也有研究认为高蛋白饮食时,尿中钙排泄的增多是由于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多,血钙升高,尿钙随之增多,但并不能导致骨骼钙的负平衡。2014年7月,欧洲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临床经济学会(ESCEO)发布了《关于膳食蛋白质和维生素D维持绝经后妇女肌肉骨骼健康的共识声明》,声明中明确指出:截至目前,没有证据证实增加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膳食酸负荷进而促进骨矿物质丢失及骨质疏松。

  相反,更多研究支持蛋白质对骨骼健康的有益效应,其可能机制包括以下两方面。

  ①可提高肌肉质量和力量,而肌肉质量、体积以及肌力对骨骼具有重要保护作用。某些氨基酸(例如亮氨酸)是肌肉组织合成代谢的激活物,可通过调节机体蛋白质翻译,在细胞生长过程中整合营养素利用率、生长因子和细胞能量状态的信号,增加蛋白质合成而调节肌肉生长。

  ②可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有研究报道高蛋白饮食可增加机体IGF-1的循环水平。IGF-1是包括成骨细胞在内多种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剂。IGF-1能减少骨胶原退化,增加骨质沉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刺激骨矿化,促进骨生长。

  蛋白质摄入量与骨质疏松症

  许多横断面研究试图寻找骨密度(BMD)与蛋白质摄入量间的关系。达林(Darling)从Medline(1966年1月-2007年9月)及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1974年-2008年)中,入选年龄、性别、维生素D和钙水平相当的受试者,发现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高者其骨密度亦较高。迪瓦恩(Devine)等通过横断面和纵向对1077名平均年龄75岁女性进行调查,发现每日饮食中3个不同级别蛋白质摄入(<66g、66~87g、>87g)与BMD正相关。桑原(Kuwabara)荟萃分析近年来蛋白质对骨的作用,认为蛋白质摄入与BMD、骨矿物质含量(BMC)正相关。

  预防骨折的发生是骨质疏松症治疗和预防最重要的内容。美国全民健康与营养调查研究(NHANES1999-2002)共纳入2006名绝经后女性,研究发现膳食摄入低蛋白高钙女性(蛋白质<46g>1200mg/d)比摄入适量蛋白低钙女性(蛋白质46~70g/d,钙<400mg>70g/d、钙>1200mg/d女性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降低(OR0.69),因此调查者认为适量钙与适量蛋白质一起摄入是降低骨折风险的关键。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蛋白质适宜摄入量

  通过前面的文献回顾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群研究结果肯定了蛋白质摄入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有益作用,那么每日摄入多少蛋白质较为合适呢?

  前文提到的2014年ESCEO发布的《关于膳食蛋白质和维生素D维持绝经后妇女肌肉骨骼健康的共识声明》指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应达每公斤理想体重1.0~1.2g,且应保证蛋白质在三餐中的均衡摄入,即每餐20~25g优质蛋白(例如来源于奶制品)。2015年由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等制定的《肌肉衰减综合征营养与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中亦提出:食物蛋白质能促进肌肉蛋白质的合成,老年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应维持在每公斤理想体重1.0~1.5g,优质蛋白质比例达50%,并均衡分配到一日三餐中。

  上述指南中对蛋白质摄入推荐的两个焦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一,应增加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老年人实际蛋白质摄入量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在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西方国家人群研究显示,1/3的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低于每公斤理想体重0.8g。我国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60岁和70岁组老年男性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分别为68.3g和60.4g,女性为58.1g和50.5g;蛋白质供能比为10.3%~11.8%。可见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离营养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不存在蛋白质摄入过量的风险。

  其二,在保证蛋白质摄入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其在一日三餐中的均衡分布。NHANES2003-2004显示,老年人蛋白质摄入不均衡现象十分普遍,早餐蛋白质摄入量较低。而蛋白质在一日三餐中的均衡分布对骨骼肌肌肉蛋白质合成及骨量维持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在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的治疗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人到老年,就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而这些症状对老年人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他们总是会出现腰膝酸软、腿脚疼痛的现象。而到老年后及时补充钙质,对老年人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事情。

  大家应该对于低血压都不陌生,对于低血压这个疾病不知道大家知道的多不多,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都是很重要的,那么你知道低血压有什么危害吗?小编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低血压的相关的知识。你知道低血压正常范围是多少?一起来看看吧。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当血管扩张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时,血压升高。人体的血压正常范围是:收缩压应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60~80mmHg(8.0~10.6kPa)。

  参考数值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应<130mmHg,舒张压<85mmHg。

  血压正常高限或高血压前期:收缩压在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在85~89mmHg。

  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低血压:收缩压≤90mmHg和(或)舒张压≤60mmHg。

  临界高血压:收缩压在140~160mmHg(18.6~21.3kPa),舒张压在90~95mmHg(12.0~12.6kPa)。

  血压测量

  测量方法

  (1) 一律测右上臂肱动脉部位;只有在右臂有不正常情况(如残疾、瘫痪等)时,才测左上臂。这是因为,正常人左右两侧上臂的血压值是不一样的。由于血管解剖位置的不同,右侧血管内血流对血管壁的压力大于左侧,故右侧的血压一般要比左侧的高。两者相差可达10~20/10mmHg,高血压患者两侧血压值的相差数还可能比正常人更大。

  (2) 以坐位血压为准。测时上臂不要被紧小的衣袖所压迫,手掌向上不要握拳,手臂的高度应相当于心脏的高度。

  (3) 测量前情绪要安定。静坐休息15分钟,不要紧张地思考某一件事,或对自己的血压反复推测预计,或抱着一种忧虑的心情。尤其第一次测量血压的病人,更不必恐慌(测量时,手臂会稍发麻,没有什么痛苦),否则都会影响血压。

  (4) 初次测量血压的人,测得的血压数值若很高,应让他休息1小时后再行测量。每次测血压,必须量2次。若2次舒张压相差4mmHg以上,则须测至连续2次舒张压相差在4毫米汞柱以内时为止。并取平均值为准。

  选购指南

  常用的血压计有水银柱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和气压表式血压计三种。那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家人用的血压计呢?

  1.水银柱式血压计一般认为,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但由于使用时需要配合听诊器来监听声音测量血压,所以对使用者的技术要求较高。如果技术不到位、操作不当,很容易使测得的血压产生误差。水银柱式血压计主要由医院使用。

  牙髓病是人体牙髓组织发生的病变,影响着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困扰很多人的疾病。那你知道牙髓病是如何发生的吗,牙髓病该怎样治疗呢,牙髓病的预防措施有又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牙髓病是牙髓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髓炎、牙髓坏死和牙髓退变。牙髓组织处于牙体硬组织之中,只通过根尖孔、副根管与外界联系,牙髓急性炎症时,血管充血、渗出物积聚,导致髓腔内压力增高,使神经受压,加以炎性渗出物的刺激而使疼痛极为剧烈。

  牙髓病的病因

  1.微生物感染

  细菌是牙髓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其细菌主要是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杆菌,如链球菌、放线菌、乳杆菌等。细菌感染的途径有:

  (1)经牙体缺损处感染;

  (2)经牙周感染;

  (3)血源感染,十分罕见。

  2.化学刺激

  (1)药物刺激 制洞后消毒用药,如酚类可致牙髓受到刺激;

  (2)充填材料刺激。

  3.物理刺激

  (1)温度刺激 制洞时如使用气涡轮机必须喷水降温,否则导致牙髓充血、出血引起炎症。

  (2)电流刺激 口腔内如有两种不同金属的修复物接触,通过唾液可产生电位差,对牙髓有一定刺激。

  (3)气压变化的影响 在高空飞行或深水潜泳时,气压变化可导致牙髓病变急性发作。

  (4)创伤 如糖尿病等可引起牙髓退变,肿瘤亦可波及到牙髓等。